雨后郊原净,村村各好音。
宿云浮竹色,青溜走桤阴。
曲沼擎青盖,新畦艺绿针。
江天空阔处,不受暑光侵。
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星罗棋布的分布着一个个以院落空间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自然村落,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川西林盘”。
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区域,岷江之水被导入平原的广大农田基底,形成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川西林盘就衍生于这些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其正是古蜀农耕文明的直接产物,也是活着的古蜀文化载体。
但随着社会进步,耕作技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传统林盘与现代生活的矛盾越发凸显。
在川西大地上,每年都有许多林盘悄然消失或丧失活力,顶着华丽的外壳变成众多“空心村”的一种,其存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多数林盘的现状可集中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林盘数量减少,聚落景观逐渐消失
(2)配套设施落后,居民需求无法满足
(3)建筑质量较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新津白鹤滩雷林盘正是这其中极具代表的林盘单元之一。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其带来了转变机遇,本文以此为例,共同探寻如何利用湿地元素在保存林盘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优化其人居环境,振兴这一传统聚落形式。
雷林盘位于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腹地,紧邻湿地公园综合服务中心,是湿地公园的文化门户,总面积约4.2公顷。
我们通过归纳传统林盘特征,建立了典型林盘模型,总结出影响林盘的五大元素——水、田、林、宅、路,并以此为基,分析雷林盘现状,制定其改造方案。
雷林盘现状
1.水
因与湿地公园结合紧密,雷林盘内的水系是振兴雷林盘人居环境的重要元素。雷林盘外部水系丰富但内部水体较少,仅东面地势较低处有一个水塘和洼地,水量有限,水质已呈富营养化趋势。
原有自然水渠被全部硬化,且不连贯,排水功能有限,水质恶劣,造成林盘内局部区域污水横流。
主要污染源:①家禽养殖场污染;②居民生活用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④商业活动污染。
2.田
雷林盘的田地多分布在外围,面积较小且形状不规则,内部农田较少,多以宅前菜园的形式存在,面积几到几十平米不等。
田地内多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包括玉米、南瓜、四季豆等,部分田地实现了立体种植,上层种植藤蔓类蔬菜,下层种植其他作物。施肥方式包括农家肥和农药两种,整体耕种模式较为传统,对土壤及周边水系具有污染威胁。
3.林
雷林盘内现状林木群落较为完整,基本呈现乔-灌-草的典型层级结构,主要植物种类包括慈竹、桤木、桉树、臭牡丹、火柴木等。整体林木风貌自然野趣,本土性强,但局部零散脏乱,有生活垃圾和建渣堆放。
4.宅
雷林盘内建筑多以小体量建筑为主,老旧建筑整体呈典型川西建筑风貌:灰色瓦片顶,红砖墙面,外筑围墙;新建建筑多为平屋顶、石棉瓦顶和蓝色彩钢瓦顶,立面以水泥墙为主,间杂有砖墙、瓷砖贴片墙。建筑新旧混杂,风格多样,整体建筑风貌不甚统一。
5.路
林盘内有三条主要村车道以及数条村支道,均为土路,无硬质铺装。道路断头较多,未能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选择采取朴素自然,延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生态系统设计,将各组分别进行综合考虑,对雷林盘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
一、结合周边环境,合理功能分区
充分结合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林盘功能分区,重塑林盘整体空间形态,既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聚居单元,又将其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公共服务单元,除考虑原住民生活需求外,还增设了部分对外公共服务设施,将其空间利用类型更加多元,通过空间和功能的调节为雷林盘注入新的活力。
二、增加项目布局,丰富聚落功能
将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引入湿地元素,加强内部文化气息,优化整体环境,接通自然与人文纽带,进行合理项目布局,并以生态湿地产业取代重药重肥的原有耕作模式,使其更加可持续。
三、重构交通网络,组织清晰流线
雷林盘内原有道路交通较为随意,流线组织不明晰。设计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重新梳理,结合项目布局,将其划分为三级道路交通结构。第一级为乡村车行道,为原有车行道改造而成。第二级为一级步行道,连通林盘内主要建筑与活动区域。第三级为二级步行道,主要为乡村碎石小道和滨水木栈道,串联各休憩节点。
四、恢复水系格局,建构湿地系统
在林盘北侧设置一个林盘深水塘,为整个林盘湿地系统提供配水。化粪池处理后的尾水经过格栅-沉砂池-尾水生物处理塘的净化后,进入明渠或暗渠,流经整个林盘的塘系统,最后流入景观塘和东侧的梯级净化塘。
五、保护乡土物种,丰富植被群落
将林盘周边空闲用地进行梳理,复育本地植物种子库,人为补种一些乡土树种和观赏价值较高的草本花卉等。营建观赏价值较高的景观,增强林盘对外吸引力,同时可起到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内部人居环境的作用。
除此之外,细节上的完善也至关重要。
设置入口logo,增强场所记忆。
碎石铺面,篱笆收边,灰头土脸的泥巴小路华丽转身为美观清幽的林中小径。
疏浚沟渠,破除硬质化渠面,以自然石材重塑林盘道路沟渠,增加异质性空间,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境,同时建构水系连通的渠系网络,保证水流通畅,提升其自净能力。
梳理植被,凌乱感一扫而空,房前屋后清新怡人。
老建筑是现成的记忆宝库,也是雷林盘的地标。选择几栋景观典型的老建筑进行加固整修,作为外来人员的宣教场所和居民活动场地。
增加富有乡间野趣的小桥、平台等设施,扩展亲水空间。
规整原零散的田块,进行合理规划种植,以生态模式耕作,既可为居民提供日常果蔬需求,又能为外来游客提供农作体验场所。
物换星移,岁月更迭,明珠蒙尘,今拭之。
雷林盘的尝试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林盘这一存续几千年的川西明珠,在未来也将持续绽放属于它的光芒。